移动端

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当前位置:兴旺宝>资讯首页> 政策法规

成都:2025年建成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6万个

2023-03-15 14:00:39来源:环保在线 阅读量:86 评论

分享:

导读:近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建成各类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6万个。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2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5.2万辆和52.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8%和55.9%;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26.6%。
 
  随着产业快速发展,很多城市瞄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出台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文件,推动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四川拥有丰富的锂矿、磷矿、钒钛稀土等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材料,有风光水电等清洁能源的优势,以及巨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2022年成都市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位居全国前列,排名全国前5大城市。
 
  基于此,近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主要目标:到2025年,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产量达到25万辆,产业整零比提高至1∶1,整车产能利用率、企业本地配套率分别提升至70%、50%以上;力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80万辆,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达到80%;建成各类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6万个。
 
  《实施意见》从4个方面明确了12项任务,从2个方面明确8项政策。
 
  《实施意见》提出,要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老旧车淘汰更新为新能源汽车。贯彻执行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政策,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在蓉打造新能源汽车直销平台,推进重点领域市属国资运营主体与产业园区合作,在绿道、机场、轨道交通、车站等展示平台设立企业和产品形象展示窗口、消费体验场景;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和企业绿色低碳意识,鼓励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支持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联动销售企业在大型购物中心、特色步行街、机关、场镇等场景开展新能源汽车展示促销活动。
 
  同时,研究出台鼓励老旧汽车提前淘汰更新为新能源汽车财政奖励政策,鼓励非营运性质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载客货汽车淘汰更新为新能源汽车。努力建设网路完善、规范有序、循环高效的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和处理体系,探索制定综合能源服务站、二手车流通等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
 
  在充换电设施建设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完善公共充换电设施服务体系,提升居民小区和新建建筑物充电服务保障能力。推动既有路外公共停车场、交通枢纽、商业楼宇、文旅场所、教育机构、医疗机构、体育场馆以及加油加气站等产权(管理)单位通过自筹资金或与第三方专业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商合作等方式配建充换电设施,到2025年,具备建设条件的既有泊位充电设施配建比例达到10%以上。完善城际、区际快充网络布局,在重要交通节点、国省道沿线、市域快速路服务区(停车区)等布局建设快充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市域范围内5个市管高速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双侧充电设施建设,到2025年,市域范围内市管高(快)速路服务区(停车区)实现快充站“应建尽建”,快充网络基本形成。加快推进公租房小区及变配电容量受限的居民小区按照“统建统管、有序充电”模式开展公用及自用充电设施建设,到2025年,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具备建设条件的公租房小区充电设施配建比例达到5%以上,具备建设条件的居民小区充电设施“能建尽建”。
 
  在政策支持方面,《实施方案》明确给予新能源车型产销奖励、给予稳链补链强链奖励,进一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通行路权,并给予新能源汽车停车费减免、专用充电车位等支持,支持充换电设施建设运营。对整车企业研发或导入新能源车型(含二类底盘)并投产上市实现销售的,综合考虑车价、车型、产值和销量,给予单个车型最高5000万元的产销奖励。本市范围内,政府或政府平台公司投资的公共停车场(点),新能源汽车2小时以内停车免费,超过2小时的停车费减半征收。
 
  拓展阅读:《关于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全文
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兴旺宝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兴旺宝装备总站”。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兴旺宝装备总站)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3.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我来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您还可以输入200个字符)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