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技术首页>采购指南

荧光光谱仪的历史

2022
06-12

14:00:06

分享:
734
来源:化工仪器网

荧光光谱仪的历史
  1.原理
  在吸收紫外和可见电磁辐射的过程中,分子受激跃迁至激发电子态,大多数分子将通过与其它分子的碰撞以热的方式散发掉这部分能量,部分分子以光的形式放射出这部分能量,放射光的波长不同于所吸收辐射的波长。
  后一种过程称作光致发光。分子发光包括荧光、磷光、化学发光、生物发光和散射光谱等。基于化合物的荧光测量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子荧光光谱法。
  由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切光器使其变成断续之光,通过激发光单色器变成单色光,此光即为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被测的荧光物质在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出的荧光,经过单色器变成单色荧光后照射于光电倍增管上,由其所发生的光电流经过放大器放大输至记录仪。一个激发,一个发射,采用双单色器系统,可分别测量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2.分类
  荧光光谱仪是测定材料发光性能的基本设备。通用荧光光谱仪大致可分为3种:
  (1)基本型:在200-800 nm的紫外可见波段的稳态光谱仪。
  (2)扩展型:覆盖200-1700 nm波段的紫外可见-近红外稳态光谱仪。
  (3)综合型:覆盖上述两个波段,同时可测瞬态光谱的光谱仪。
  3.主要用途
  (1)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
  (2)同步荧光(波长和能量)扫描光谱;
  (3)3D(Ex Em Intensity);
  (4)Time Base和CWA(固定波长单点测量);
  (5)荧光寿命测量,包括寿命分辨及时间分辨;
  (6)计算机采集光谱数据和处理数据(Datamax和Gram32)。
  4.发展历史
  次记录荧光现象的是16世纪西班牙的内科医生和植物学家N.Monardes,1575年他提到在含有一种称为“LignumNephriticum”的木头切片的水溶液中,呈现了极为可爱的天蓝色。在17世纪,Boyle(1626—1691)和Newton(1624—1727)等科学家再次观察到荧光现象。之后荧光就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兴趣,荧光分析方法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生物和化学分析当中。
  当然荧光分析方法的发展,与仪器应用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总体来说,荧光光谱仪自问世以来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1)手动式;
  (2)自动扫描;
  (3)微机化。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