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

视环会—环保行业线上展会
您现在的位置:兴旺宝>技术首页>采购指南

零部件清洁度如何高效控制?

2022
07-02

16:40:01

分享:
128
来源:上海辛茨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以及零件清洗技术的进步,汽车零部件的清洁度控制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整车制造过程中,由于库房和装配车间环境中的空气污染物黏附到零部件表面或进入零部件内部,会造成零部件污染。污染物通常为金属屑、金属末、粉尘、纤维、油污等。清洁度控制不到位,对整车性能和寿命会有直接影响,从行业特别是汽车后市场反馈来看,直接表现有发动机早期磨损、制动系统阀体早期失效、转向系统老化、汽车表面早期锈蚀等。

 

结合售后故障件失效、整车结构和总装配工艺流程,依据生产过程实际,将整车清洁度控制关键点划分为9个方面:

系统                                                           控制要素

1.车架                                                        外观表面清洁度

2.离合操纵、传动和转向系统                      内表面异物管理、润滑措施

3.冷却系统                                                 内表面异物管理

4.阀体、制动(软管、钢管)类                       内表面异物管理

5.供给系统(油箱、滤清器)                      内表面异物管理、表面清洁度

6.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                       异物管理、润滑措施

7.进排气系统                                             内表面异物管理

8.汽车电器系统                                         外观表面清洁度

9.汽车用油品                                             颗粒物和异物管理

 

整车清洁度控制的重点为零部件内表面的异物( 毛刺、颗粒物等)和外表面的清洁度( 灰尘、漆渣、颗粒物等)

1、了解零部件的精.确尺寸、公差和材料组成。

零件的尺寸是设计一个高效的清洗过程的基础。清洗设备制造商要与客户共同工作,以了解零部件的精.确尺寸、公差和材料组成。材料组成尤其不能被忽略,因为在清洗过程中,化学品会产生腐蚀,物理清洗会导致热膨胀而改变零部件的尺寸。

2、要了解被清洗的污染物的性质和数量。

在清洗之前,应该进行零部件清洁度的检测:如,用天平做稳称法以检测污染物重量,用全自动清洁度检测扫描显微镜或激光粒度仪来检测污染物颗粒的尺寸、数量、形状、性质等等。污染物性质、数量和尺寸计算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对清洗设备的设计或选购,同时还关系到制定正确合理的零部件清洗流程。选用清洗处理能力小的清洗机去清洗污染物过多或过大的零部件,会导致清洗机很快过载。而尺寸小但污染物较多的零部件,反而需要更大的清洗槽。所以需要进行精.确全面的清洁度检测,确定污染物的性质和数量。确定了污染物的性质和数量后便可以正确选用清洗剂,能更好地维护清洗机,延长清洗机的使用寿命。因此,重视对污染物性质和数量的确认,才能切实降低清洗投入和清洗成本。

3、确定清洁度的基准。

找出影响性能的污染物水平,设置一个合适规格的清洁度等级,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清洁操作工序。

4、制定清洁度控制流程。

主要关注三方面:机械作用、化学反应和材料处理。找到一个有着丰富经验的清洗机制造商,尤其是曾经熟知你所生产的零部件和使用的材料可能产生的污染物的供应商,这将使设计过程更为顺畅。

5、做全面准确的清洁度检测。

要使用清洁度检测设备对一个清洗过程做准确全面的测试,确保清洗机能达到清洁的目标,又没有损伤零部件。这时的清洁度检测,应该使用与设计时同样的方法,设备,条件,参数。因此,清洁度检测设备是否能满足自动化、智能化、可编程、可自动记录并重复清洁度检测参数变得非常关键。

小结

通过以上的步骤和工作,紧密与一个合格的清洗机制造商,一个清洁度检测设备制造商合作,你可以确信你的清洁度控制规范和标准是合理的、实用的,有效的,既能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又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全年征稿/资讯合作 联系邮箱:137230772@qq.com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兴旺宝"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兴旺宝,转载请必须注明兴旺宝,/。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企业发布的公司新闻、技术文章、资料下载等内容,如涉及侵权、违规遭投诉的,一律由发布企业自行承担责任,本网有权删除内容并追溯责任。

3、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QQ联系

咨询中心
客服帮您轻松解决~

联系电话

参展咨询0571-81020275会议咨询0571-81020275

建议反馈

返回顶部